张亲霞:推动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的生命力

发布者:柴旺发布时间:2023-06-11浏览次数:8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激活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渊源于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现代化强国建设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基础。

  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理好世界上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充分调动现代化建设的各方力量,激发现代化建设的活力,团结奋斗,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红色文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保证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道路,是正义的道路。

  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坚持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才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行动指南,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别人、模仿别人甚至是抄袭别人都是走不通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是不断解决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断开拓创新的产物。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才能走出别人没有走的路。

  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开放而不封闭,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坚持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敢于斗争无论面临的挑战多么的严峻,我们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掌握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锻炼斗争本领,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和困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我革命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法宝。不讳疾忌医,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直面问题,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始终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

  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才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关系的和谐,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现代化的发展是需要动力驱动的,没有特定的精神动力,现代化不可能真正发生,也不可能真正持续。现代化的发展除了物质型的动力,精神型的动力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也十分重要。马克斯·韦伯对西方现代化精神的动力进行了探索。面对西方现代化中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无法解决,必须借助超验的精神去解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内在亲和性,是推动现代化的诞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所在。在韦伯看来,精神是一种带有伦理色彩的生活样式准则的性格,他把这种精神称之为一种“心态”即“对世界的实际态度”。资本主义精神是指涉“将工作奉为天职有系统且理性地追求合法利得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企业里找到了它最适合的形式,资本主义企业也在这一心态上找到最为适合的精神推动力。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就是天职,资本主义文化是天职思想与为职业劳动献身的妙和。对于中国为什么没能够发展资本主义,韦伯的研究认为,中国人恰恰缺少这样一种精神心态,所以近代中国虽然有许多资本主义因素存在,但是却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没有走向近代作为世界潮流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是说,在韦伯的视野中,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心态阻碍了中国迈向他的视野中的世界性潮流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离开中国共产党,不谈社会主义来分析中国现代化肯定是不行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体发展战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于付出、敢于担当、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我们面对现代化建设中的国际、国内挑战,以及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诸种困难和问题,因为有担当精神,我们在乐于奉献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伟大建党精神孕育着敢于斗争的勇气,使我们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能够遇挫弥坚、知难奋进,以永久奋斗、不懈奋斗的定气,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浩气,在持续拼搏奋进中确保现代化建设能够朝着胜利的彼岸前进。伟大建党精神使我们的现代化能够坚持定力,筑牢跟党走的忠诚之志,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情,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奋努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开拓。伟大建党精神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能够始终保持奋斗初心、锚定新时代的奋进路,在知责中奋进、勇毅中勇挑重担,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创新,书写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

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是激发红色文化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首先是红色革命史料挖掘工作。针对区域红色文化歌谣、故事、遗迹、遗物等资源的碎片化开发挖掘整理的现状,实现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其次是创制文化标签。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后要落脚在文化标签的创制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红色文化商品开发严重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开发出便于携带、物美价实的红色文化资源产品,有待进一步商榷。为此,红色文化标签的创制,把传统和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和世界有机沟通起来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实践中就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人员队伍建设,在多媒体融合中使红色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数字赋能,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动力。各类文化形式借助数字技术得以“活起来”,诞生了诸如虚拟现实景区、虚拟现实娱乐、数字场馆等全新的体验场景。数字赋能可以优化受众体验,多媒体化展示视觉观感,语音双向、视频交互与无线互联的数字化多媒体终端,使大众在红色文化的虚拟展示空间中受到熏陶;利用AR/VR/MR等多维立体集成的综合技术,在保留红色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将虚拟场景和实体场景叠加在同一时空,强化体验者的多种知觉,增强受众的“沉浸感”和“临场感”。数字赋能可以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利用数字平台,建立“云参观”和“云直播”等红色文化多模态交互数字馆,实现红色文化动态共享。可以根据体验者的地理位置和偏好需求,依托大数据、卫星定位将区域红色文化信息进行实时传播,增强大众的红色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借助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创作具有红色文化内涵且适合融媒体传播的创新创意作品等。借助动漫产业优化升级,开发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电子游戏产品和动漫作品,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充分展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使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展现新的生命力,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

转载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